•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地下党员江波随国民党宣子奇部移驻上海。中共敌工部部长赵一青命令江波查清地下电台暴露原因和‘高船密谈’内幕。淞沪会战爆发,为消除日特对淞沪之战的威胁,国民党军令部采纳江波方案,决定对井上机关实施“刮骨”打击,江波担任突击队队长。后撤突围时,为掩护何昆送出重要情报,江波身负重伤。上海沦陷,江波受命国民党军令部潜回上海组建秘密情报网,与曾是敌手的黄埔同学、国民党军统特务何昆不期而遇。为锄奸抗日,江波、何昆、尤佳丽、康瑛等国共两党人员相互配合,及时获取日军情报,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贡献。
  • 该剧以红军一支小分队为切入点,讲诉了鸭脚坝少当家聂九,从为报杀父之仇到慢慢变成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的故事。
  •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发动全面内战。9月29日,国民党以一个军的兵力,进攻延庆,并企图进而攻占张家口。刚刚参加正规部队的民兵董存瑞所在的部队10月3日赶到延庆,阻击东线由八达岭进犯的敌人。最后为了掩护完成任务的全连战士撤退,董存瑞的班长共产党员罗志英主动请缨带领六班战士掩护全连撤退。掩护任务完成的非常艰苦,最后连班长都在突围的时候,为了保护董存瑞死在了他面前。临死的时候,罗志英告诉董存瑞,要“活着、前进!”。董存瑞、王海山、孙大光他们三人奇迹般地突破重围,回到了部队的驻地。董存瑞被连长安排到炊事班好好反省一下,在战斗中犯下的错误。不料,董存瑞运气很好,居然用扁担缴获了敌人一大批军火,立下了大功,重回六班。为了重组六班,董存瑞和刚任命的六班班长王海山发生了剧烈的冲突,后者在养伤回来以后,重新成立了一个精英班五班。董存瑞在一直欣赏自己的赵连长的暗示下,决定和王海山还有五班,一决高低;董存瑞四处拼凑终于组建了以孙大光、刘玉林、郅振彪、朱三亮、牛玉合、邹二狗为核心的六班。由于他的个性使然,刚开始时,和全班同志们处的不是那么好,而整个六班也像散沙一盘,被王海山戏称为“面团班”。指导员也对董存瑞的领导能力产生了置疑。在王海山的心里,六班和董存瑞怎么可能跟五班还有自己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呢?随后打掉还乡团的战斗当中更是应证了这一点。王海山带领五班负责正面攻击,大获全胜,一直把对方追到董存瑞和六班的阵地前沿,一举抓获了还乡团团长。从此,王海山再也没有用正眼看董存瑞。董存瑞六班的解放战士邹二狗在革命的大熔炉里渐渐得到了洗礼和改造,但是邹二狗的成长具有反复性。他虽然想入党,甚至还主动向董存瑞交了两次党费,但他的动机却不那么纯洁;云顶峰一役,面对敌人强烈的火力封锁,他吓得尿了裤子,没有及时炸掉暗堡,差点贻误了攻坚战;由于邹二狗的严重过失,五班战士除王海山外全部牺牲。王海山悲痛欲绝。王海山想要重组五班。他看上了董存瑞班里技战术全面的郅振彪和擅长狙击的刘玉林。刘玉林坚决不去,郅振彪却有些动心,毕竟能成为五班的一员曾经是他的一个梦想。没想到董存瑞却把六班全体带到王海山面前,让他随便挑。王海山感动了。倔犟的董存瑞憋着一股劲,在以后的生活中,训练中发现六班每一个战士的特点,然后在实战当中加以运用。整个六班,也在改变后的董存瑞的带领下,出现了亲如兄弟般的友谊。六班终于在董存瑞的努力下
  • 30集抗战剧《第一伞兵队》故事 改编自作家王外马甲创作的畅销小说 《战场上的蒲公英》,这也是继《中 国骑兵》和《民兵葛二蛋》之后,他 的作品第三次被改编为电视剧。该书 以“蒲公英”喻示在战场上空飞舞的伞 兵,讲述了主人公蔡智诚在抗战期间 参军,成为中国第一批伞兵,经历了 惨烈的松山战役和南京受降仪式,最 终在信仰与现实的冲突之间,选择加 入中国共产党,使“蒲公英”得以在共 和国的上空继续飞翔。
  • 该剧的制片人李语介绍说,《青春旋律》在剧本创作初期就多次组织首都各高校的往届、应届毕业生进行座谈、交流,力求能够探察到当今毕业生群体的社会观、价值观、人生观,挖掘他们在就业、创业方面的真实故事和生活状态。虽然一部短短的8集电视剧不能赋予及承载更多的内涵,但还是希望该剧能够引起这个群体的共鸣和关注,能够适当的引导和启发他们确立一个正确的就业观。本剧由著名导演桑华执导,古巨基、诗雅、蒋梦婕、马苏、杨洋、金希澈、周觅、吴浩康、黄圣依等人倾情加盟,计划于今年年底在央视播出。(
  • 《桐柏英雄》描写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纵队,挺进桐柏山,开辟桐柏新区的战斗故事。